欢迎进入贵州省化工研究院官方网站!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科研与成果转化 >> 知识产权及技术成果

联系我们contact us

投稿地址:1444638163@qq.com

知识产权及技术成果
知识产权及技术成果
2022-11-18932 返回列表

一、聚氨酯、聚丙烯酸酯类胶粘剂科技成果c

1.研究领域 :主要开展聚氨酯、聚丙烯酸酯类胶粘剂的研制和应用研究,先后开发出PVC静电植绒胶、PVC-金属复押胶(815胶)、PVC低摩擦系数涂料(5218胶)、难粘材料表面处理剂(D-311底胶)等。主要用于PVC与尼龙毛、涤纶毛的粘接,PVC与金属的复押粘接等。

2.应用范围:主要用于汽车密封条生产时的粘接。如PVC密封条的静电植绒,PVC密封条与骨架材料的粘接,PVC密封条的滑动涂料。

3.主要成果:植绒胶先后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贵州省优秀新产品证书、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

4.奖状

5.目前销售的产品

6.现有产品简介


品  名

外   观

性   状

适  用  范  围

WH-2701胶

无色半透明液体

聚氨酯聚合物

适用于PVC的互粘,也可用于PVC与其它极性材料的粘接。颜色可调。

D-311底胶

无色透明液体

聚氨酯聚合物

基材底处理剂,能增强胶粘剂对热塑弹性体和橡胶的粘接效果。

5218(低摩擦系数涂料)

有沉淀的黑色液体

改性有机硅聚合物

用于PVC的低摩擦系数涂料,能有效降低基材与玻璃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

815胶(钢带胶)

棕红色液体

改性丙烯酸聚合物

用于PVC与金属的复合挤出,代替进口的KBS-623

PVC植绒胶

黄色至棕红色透明液体

聚氨酯聚合物

广泛用于PVC橡塑基材的静电植绒。配合基材处理剂或电晕处理,可用于热塑弹性体或是橡胶植绒。


二、中低品位磷矿高效清洁综合利用选矿集成技术

该技术以突破中低品位磷矿/磷尾矿高效综合利用为抓手,通过实施中低品位磷矿/磷尾矿新型选矿技术,将低价值的中低品位磷矿、无使用价值的磷尾矿生产出磷精矿、碳酸钙、氢氧化镁三个基础产品,且生产过程无废水、废渣排放。从根本上解决“两库(磷尾矿库、磷石膏库)”制约磷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共性问题,支撑中低品位磷矿共伴生钙、镁、氟、硅等资源精深加工发展相关产业,创生既无尾矿渣场也无磷石膏渣场的全新型磷化工企业,同时开辟中低品位磷矿/磷尾矿发展镁产业的新路子。

该技术解决三个我国磷化工发展三个共性问题:

一是中低品位磷矿高效综合利用问题。 我国磷矿石普遍品位较低,平均品位仅 17%。品位在 30%以上的磷矿石占比不足 10%,大部分是不能直接利用的中低品位磷矿。随着磷矿石的大规模开采,加速了磷矿石的贫化速度,我国将面临严重的磷资源匮乏问题。

二是湿法选矿产生的磷尾矿资源综合利用及土地资源浪费和安全环保问题。当前的磷矿石采选技术,每吨精矿约产生400公斤的尾矿,尾矿的堆存不仅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还存在重大的安全环保隐患,更重要的是导致尾矿中的镁、钙、氟等资源的浪费。

三是硫酸法萃取磷酸大量产生低质磷石膏难以有效利用问题。当前湿法磷酸副产的磷石膏利用困难,其原因是纯度、强度、色度等均存在问题,导致无法大规模的推广利用,虽然贵州省委省政府出台很多的支持政策,但依然难以达到100%消化利用。

2017年,贵州省化工研究院与上海盛源集团合作,成立贵州盛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贵州省黔南州瓮安县岚关乡建立了一套“3千吨/年中低品位磷矿及磷尾矿新型选矿试验装置”,开展试验工作。

经过试验,2018年6月,中国化工学会组织国内权威专家对“中低品位磷矿高效清洁综合利用选矿集成技术”“磷尾矿高效清洁综合利用技术”进行科学技术成果评价,评价结论为:“技术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

2020年10月,贵州省化工研究院的中低品位磷矿高效清洁利用选矿集成技术获2018-2020年度无机化工科技进步奖。

2021年9月,贵州省化工研究院的中低品位磷矿高效综合利用技术获中国化工学会基础研究成果二等奖。

三、新型绿色肥料产业化技术研究成果

化肥减施增效、土壤培肥改良、提升农产品品质,一直以来都是贵州特色农业发展过程中追求的目标。过量施肥是造成土壤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防治土壤污染和实施土壤培肥改良,是实现土壤可持续发展重要途径。

通过多年科研攻关,新型绿色肥料产业化技术研究形成了一批关键技术:缓释氮制备技术、有机-无机长效复混肥生产技术、秸秆和牲畜粪便等农业废弃资源肥料化利用技术、废菌棒肥料化技术、结合测土配方开展专用肥料配伍等系列新型绿肥技术。研制的玉米专用肥产品肥效期能达到120天以上,相对传统肥料增产40%。

技术团队还研制了马铃薯专用肥、猕猴桃专用肥、柑橘专用肥、百香果专用肥等10余种专用肥品种。其中的猕猴桃专用肥,经5年以上规模示范施用,相对传统施肥减少化肥施用次数(2次/年),有效降低劳动力投入;猕猴桃果实干物质比重均值为18.405%,比常规提升1.5~2个百分点;耐储天数增加7~10天;增加抗病性效果明显。

近年来,项目团队承担了十余项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相关技术获得已授权发明专利8件,实用新型专利3件。

2021年,《新型绿色肥料产业化技术研究及其在特色农业专用肥研制中的应用》获得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下一步,将继续深入开展绿肥技术研究,科技成果围绕猕猴桃、柑橘、百香果等山地农业在化肥减施增效、土壤改良、农产品品质提升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对绿色肥料的研制技术、绿色肥料与特色农业协同发展模式等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研究,形成了缓释氮制备关键技术、有机-无机长效复混肥生产技术,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资源肥料化利用技术、废菌棒肥料化技术等系列新型绿肥技术,建设了贵州省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园区土壤、水体、环境监测平台,推广“科学配方,精准施肥”模式。

平台简介

一、中低品位磷矿及其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平台

中低品位磷矿及其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平台切实抓好中低品位磷矿资源的高效利用技术开发工作、工程示范装置建设及产业化推广应用工作。平台围绕中低品位磷矿/磷尾矿及伴生钙、镁、氟、硅、稀土等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方面开展系列研究。平台建设主要包括两方面的任务:

一是完善中低品位磷矿及伴生资源(钙、镁、氟、硅、稀土)清洁利用试验设施建设,在中低品位磷矿资源综合利用科技成果为基础,继续组织开展更深入、更广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引入先进科研装备,持续推进试验设施建设。

二是打造中低品位磷矿及伴生资源(钙、镁、氟、硅、稀土)清洁利用工程研发基地。各地磷矿的成分不同,在工程化过程中需要作针对性的处理。根据中低品位磷矿/磷尾矿全资源清洁利用的工程建设需求,成立股份制公司,在瓮安县建设贵州省化工研究院中低品位磷矿全资源清洁利用工程研发基地,主要侧重于中低品位磷矿全资源清洁利用科技成果孵化和产业化转化。以行业重大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建立工程化研究、验证的设施和有利于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机制,培育、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搭建产业与科研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研究开发产业关键技术,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和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

二、固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平台

平台围绕贵州省特有的磷石膏、钡渣等固废处置及综合利用开展系列技术引进、技术孵化、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主要针对磷石膏、钡渣大量堆存造成的环境污染、土地资源浪费以及渣库日趋饱和等制约产业发展等问题,开展固废无害化处置及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创新研究,主要包括:固废源头减量技术研究、固废特性研究、固废中有害物质迁移变化规律探索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效应等研究工作,最终形成固废资源化利用及环境安全解决技术方案,为我省磷化工、钡化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必要技术支撑。

三、新型绿色肥料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平台

平台以贵州省山地高效特色农业的发展需求为导向,围绕化肥减施增效、土壤改良、秸秆等农业废弃资源的综合利用、中药渣、废菌棒等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特色农业专用肥料研制等方面开展系列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为肥料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促进我省肥料产业向绿色精准施肥方向实施转型升级;为特色农业产生的废菌棒、秸杆等大量农业废弃物的消纳提供资源肥料化利用综合技术,助力我省特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测土配方”应用技术相结合研制绿色专用肥料,具有对农业园区的灌溉水体、作物生长的环境空气、土壤及施肥状况进行全面检测判断的基本能力,为我省数据特色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我省特色农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是目前贵州省唯一一家集绿肥技术开发、技术转化、农业环境监测、绿色专用肥料研制、专用肥料生产的综合性科研平台。

四、贵州省化工研究院检验检测研究中心

贵州省化工研究院检验检测研究中心是贵州省化工研究院自然资源应用研究所新型肥料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团队从事“测土配方、科学施肥”,实施新型肥料推广应用的支撑平台之一。中心立足于贵州省山地高效特色农业的发展需求,以检验检测为基础,通过与新型肥料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团队的系列新型肥料技术相融合,协助团队开展我省特色农产品专用肥料的制备,以加快我省肥料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助力我省生态环保优质肥料的有效供给。目前,中心具备水和废水、环境空气和废气、土壤、噪声和振动、固体废物、肥料6个大类500余个指标的检测资质。已具备对农业园区的灌溉水体、作物生长的环境空气、土壤及施肥状况进行全面检测判断的基本能力;同时,中心具备开展环境监测的基本能力。

上一篇:无
下一篇:无